学习二十大精神
学校要闻
园林院师生党员打造共建式社区花园 合力浇灌文明之花
发布时间:2023-03-02 发布:方彦蘅

【南林新闻中心讯】春晖渐暖,万物复苏,在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第三社区共建花园朗月池畔,我校风景园林学院大四学生董一瑾正在老师的指导下,和团队成员、社区居民一起共绘文化墙……在她身后,红中带青的小番茄散发着清香,五颜六色的瓜叶菊、南非菊、金盏菊热烈绽放,周边还有郁郁葱葱的绿植环绕,好一派春意盎然之景。然而就在半年前,这里还是个卫生死角。

花园全景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,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。”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,风景园林学院党委结合学院学科特色,在相关专业党员骨干教师的带领下,深入践行“人民城市”重要理念,积极推进共建式社区花园营造,落实落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“六大计划”,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。位于锁三社区的一处废弃绿化带成为师生们选中的首个改造试点。

该场地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,属于教职工家属区的配套绿地,现已划归社区管理,面积在40平方米左右。因年久失修,场地内部植被稀少、杂草丛生,斑驳的水泥路面与简易的透水铺装相结合,背靠自行车棚的墙面上开裂、发霉,已经满是“岁月的痕迹”。

改造前的场地

“这条路是校园与社区轨迹的交叉点,往来的不仅有校内师生,还有周边的居民、商户等多元主体。”风景园林学院副院长杨云峰说。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,由杨云峰、杨艺红、陆熹三位老师率队,组建了一支本科生为主的创新实践团队。“我们提出了‘人民花园人民建’的口号,既发挥风景园林专业所长,又邀请社区居民参与到花园的调研、设计、建造、运营等过程中来,共同打造一个家门口的‘亲自然绿洲’。”

师生们的想法得到了学院党委和锁三社区党委的高度支持。“营建社区花园是将自然美育之‘真’与思政教育之‘德’有机融合,有效链接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,让生态文明的意识内化为同学们的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。”风景园林学院党委书记金钢说。

有了学院和社区党委的支持,师生们干劲十足。项目于去年9月底正式启动,在开始设计前,他们组织了多场由居民、教职工、学生及商户等多方代表共同参与的圆桌会谈,以及投票、问卷等形式,倾听不同利益人群对场地规划的意见和建议。“希望做一个‘陪伴型花园’,种一些可食用的植物,让小朋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与自然最真实的接触和洗礼。”住在锁三社区的二胎妈妈说。“我希望这里成为南林校园新的网红‘打卡点’。”每天上下学必经这里的大一学生说。

师生、居民们心目中的社区花园

大大小小的心愿在这里汇聚,同学们将这些意见认真搜集、分析,最终确定了可食用花园、雨水花园、自然教育等几个主营方向。去年年底,团队完成了210平米主题墙绘及花园基本框架的搭建,一些基础的绿植也在农历新年前配备到位。

紧接着就是一个寒冬,气温骤降,放寒假在家的同学们也始终心系着小花园。他们在微信群里发起了“领养征告”,希望热心的居民把一些不耐寒的植物带回家中养护。“我报名”“我也报名,+1”……征集令发出去没多久,就迅速招募到十几位居民志愿者。

“本来我们很担心花花草草是不是能扛过这个冬天,没想到开学后我们过来看,花草都长得特别好,居民们还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队,每天来浇水除草、捡拾垃圾、整理绿地,让我们非常感动。”董一瑾说。

花园里欣欣向荣的绿植

在师生、居民们的暖心养护下,慢慢地这个共建花园芬芳弥漫。今年2月,雨水节气,大家再次齐聚朗月池畔,对花园的主体景观进行进一步完善。在整个项目的营建过程中,团队始终围绕“低维护+零废弃”的宗旨,将收集到的旧木块、纸盒、轮胎等进行再利用,并招募到不少小朋友参与其中。经过设计、钻孔、打磨、组装,废弃的木材边角料化身为一个个呆萌的、搞怪的、勇猛的、灵动的“花园骑士”……“我做了一个美丽的阿拉伯公主,她就生活在花园里,还做了一个机器人Steven,他守护着公主和我们的小花园。”来自方兴小学三年级的麻栩齐说。通过旧物改造、变废为宝,不仅营造了人人知晓、人人支持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,也让整个小花园更聚“人气”、更有“温度”。

与小朋友志愿者共建花园

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,经过改造后的社区花园分区布局有序,红砖围出的小花坛里面种植了各色花草,错落有致、搭配得宜。除此之外,还有不少彩椒、番茄、土豆等可食地景,“不止观花,还可以赏果,我每天都要来这里逛上几圈!”在南林工作、生活了一辈子的退休教职工唐老说。

花园夜景

如今,这个老社区里的新风景已经成为师生开心、居民暖心的美好生活绿色空间。“我上班路过这里的时候,经常看到热爱花草的居民们正忙得不亦乐乎。”杨云峰说。后期,风景园林学院还将把这个共建花园作为学院、社区共建的科普基地,通过开展大学生写生、青少年植物认养等活动,让共建花园共享四季芬芳。

版权所有 © 2022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  保留所有权利  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  邮编:025-85427236